我國五金軸承行業規模正以年均兩位數的增長幅度迅速成長中。然而,在這個以品牌在行業中廝殺來獲得生存的時代,我國軸承行業的眾多企業是否也做好了迎接“品牌時代”到來的準備?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全清的看法。
什么是品牌?
做好產品能讓你物有所值,而做好品牌卻能讓你物超所值!
這是一個“品牌時代”,如果說前十年我們是在給產品質量打基礎,那么之后的時間,我們就應該在產品的基礎上做品牌,否則企業沒有競爭優勢,利潤率也比不過別人。要知道,我國軸承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5%左右。
回顧我國軸承行業的發展歷程,“十五”、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行業技術進步非常明顯,加上軸承工業協會在全行業搞了一次技術攻關,使產品的壽命、可靠性、噪聲、材料等技術獲得了巨大進步,尤其是小型、微型軸承,江浙一帶生產的小微型軸承與日本的產品質量不相上下。但是后來,由于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,一些企業并不愿意把專項技術拿出來與同行分享,進步就慢了一些。
2012年,工程機械市場不景氣對軸承影響很大,1~12月份,我國軸承行業銷售額下降了6%,利潤下降25%。但經濟危機也是一場機遇,許多企業從2009年起就開始放棄低端產品,著手中大型軸承的研發。比如人本,產品已經出口到日本和美國,2012年11月份的銷售額增長了19.96%;再如新火炬,隨著轎車民族品牌的升級,它的輪轂軸承也逐漸升級,銷售額從2009年的5.2億一直做到2011年的8.6億,2012年1~11月銷售額又增長了14.56%;除了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來支撐未來的發展以外,一些企業還把服務融入到生產中。中山盈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,雖然企業規模不大,但是它們除了賣軸承,還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,向服務化轉變。
制造業服務化以后會成為一種趨勢,按照中國軸承行業規劃,到“十二五”末,來自服務的收入將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5%左右。從產品研發開始,到提供裝備、銷售服務,這是一個很大的鏈條。不過,目前,軸承企業更看重加工制造這一塊,缺少“打品牌”的意識。這也是我們協會需要努力的地方:推動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去做服務、去打品牌、去國際上與巨頭們爭搶市場。要知道,目前,八大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建了43家軸承工廠,這些工廠原來生產高端軸承,現在逐漸向中端延伸,利用中國較低的人工成本,加上原有的品牌優勢和國內軸承企業形成直接的碰撞。而我國1400多家軸承企業,卻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國際知名品牌,在與大的跨國公司競爭時,在品牌上有競爭劣勢,利潤率相對也會低很多。
但是,經(jing)過多(duo)(duo)年的(de)(de)(de)(de)(de)發展,我(wo)國(guo)一(yi)(yi)(yi)些(xie)軸(zhou)(zhou)承企(qi)業(ye)已經(jing)初步具備了(le)打(da)造國(guo)際品牌的(de)(de)(de)(de)(de)能(neng)力(li)。比如(ru)瑞谷科技專(zhuan)門做軸(zhou)(zhou)承的(de)(de)(de)(de)(de)銅保(bao)持架,在鐵路、風力(li)發電(dian)方面,它(ta)的(de)(de)(de)(de)(de)水平已經(jing)符合了(le)SKF的(de)(de)(de)(de)(de)要求,成(cheng)(cheng)為SKF的(de)(de)(de)(de)(de)定點(dian)采購單位。瑞谷科技使用的(de)(de)(de)(de)(de)裝備全(quan)部都是從(cong)國(guo)外進口的(de)(de)(de)(de)(de),除此之外,它(ta)們還會把自(zi)己的(de)(de)(de)(de)(de)工程技術人員送到哥(ge)德堡培(pei)(pei)訓(xun),又請SKF的(de)(de)(de)(de)(de)專(zhuan)家進廠培(pei)(pei)訓(xun),起(qi)點(dian)就很高,它(ta)們做的(de)(de)(de)(de)(de)銅保(bao)持架水平已經(jing)達到全(quan)國(guo)第(di)一(yi)(yi)(yi)。我(wo)們國(guo)家有(you)很多(duo)(duo)這(zhe)樣的(de)(de)(de)(de)(de)企(qi)業(ye),比如(ru),瓦軸(zhou)(zhou)、洛軸(zhou)(zhou)和天馬(ma)都具備這(zhe)個條(tiao)件。它(ta)們都有(you)很好的(de)(de)(de)(de)(de)產品基礎,對品牌建設(she)有(you)很好的(de)(de)(de)(de)(de)支撐力(li),再往前走一(yi)(yi)(yi)步就能(neng)成(cheng)(cheng)為世界知名品牌。品牌做好了(le),定價權自(zi)然而然地(di)就到了(le)自(zi)己手中(zhong)。
